校园简讯

人文学院召开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

时间:2025-10-17  稿件来源:人文学院 

为扎实推进学生人文素养提升工作,深化大学语文课程“文化育人”功能,10月11日,人文学院举办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人文学院院长李正东、图书馆直属党支部书记董国文、大学语文教研室全体任课教师参加会议,围绕“大学语文育人目标”“课程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教学和考核模式改革”等诸多议题集思广益,深入讨论大学语文高质量发展路径,取得了良好的研讨效果。

李正东指出,大学语文作为高等教育中的基础性、人文性课程,其地位与作用贯穿于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它也是高校通识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承担着提升学生语言素养、逻辑表达与批判性思维的基础功能。我校历来重视大学语文的“文化育人”功能,在当下实施综合改革的大背景下,大学语文课程理应发挥出更好的教育作用。

董国文认为,大学语文与中小学语文教育要有明显的“区分度”,旨在充分挖掘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在教学和考核过程中注重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着力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情操和价值追求。

学院副院长肖昕茹指出,面对当前大学语文课程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大学语文教研室全体成员应该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开展深入思考,以教学改革为切入点,以塑造学生的语言与思维为导引,通过文化浸润与价值观引领,助力培养兼具专业素养与人文情怀的复合型人才。

教师代表马慧娜、杞万村、王展结合各自教学实践,谈及了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材料选用、教学篇目研读、评价方式灵活化等方面的构想。任春光、卓碧蓉就课程思政融入、教学方法丰富化等方面提出了合理化建议。马右文介绍了兄弟高校大学语文课程设置与开展情况。

本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既是对以往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经验的交流总结,也是响应学校综合改革目标主动求变的积极实践。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大学语文的改革不应局限在某些细部的调整和修改,更应回归“文化育人”的本质,让大学语文课堂真正发挥出滋养学生人文精神、锻造批判性思维、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