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建设

于文彬

时间:2025-03-03 

导师介绍

导师姓名

于文彬

导师性别

职务职称

副研究员

所在院系

感知与与自动化学院

一级学科

控制科学与工程

二级学科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研究方向

海洋智能信息系统

联系电话

15201870145

电子邮箱

yuwenbin@sjtu.edu.cn

个人简介

于文彬,博士,上海交通大学自动化系副研究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授权发明专利8项,发表SCI论文20余篇。获得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等1项。面向智能无人系统感知需求,研究空天海潜目标与环境信息感知、传输与控制,针对各域高速小目标,通过复合系统进行跟踪与测量,设计目标探测“感--控”一体化架构,构建数据自适应采样、稳定传输以及传感设备最优化调度。

学习与工作经历

教育经历:

2010/09-2016/06,上海交通大学,自动化系,博士

2006/09-2009/06,山东大学,控制理论与工程学院,硕士

2001/09-2005/06,山东建筑工程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系,本科


科研工作经历:

2019/12-至今,上海交通大学,自动化系,副研究员

2018/08-2019/12,上海交通大学,自动化系,助理研究员

2016/08-2018/09,上海交通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系,博士后

科研工作与成果

针对工业现场无线监控中由于网络带宽限制导致欠采样从而数据质量下降这一问题,如何在提高采样率的同时最优化传输能量的有效性是一大挑战。针对此问题,申请人将无线传输的感知与传输相结合,提出了面向压缩传输架构的采样率与稀疏度关系建模与传输协议联合设计。首先基监测数据的先验知识建立了数据稀疏度与采样率关系的离线模型,根据数据稀疏度对监测数据进行分类,以提高模型精度。以此模型为基础,结合控制思想,设计自适应采样率调整架构。在该架构下,研究在保证传输实时性和保证数据重构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数据的采样率,提高能量有效性。根据此模型,结合现场组网架构,设计面向树形网络拓扑的无线传输协议,以提高带宽利用率为优化目标,以节点传输数据需求、能耗、时延要求为限制构建优化问题,实现以能量有效性为目标的数据采样与传输联合设计。授权发明专利8项,发表SCI论文20余篇。获得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等1项。

社会学术团体兼职

2021.04 至今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极地深海技术研究院 双聘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

面向海洋智能信息系统感知需求,研究水面与水下目标与环境信息感知、传输与控制,针对水面上与水下高速小目标,通过复合系统进行跟踪与测量,设计目标探测“感--控”一体化架构,构建数据自适应采样、稳定传输以及传感设备最优化调度。主要研究领域为装备试验、体域网等数据获取、传输与分析,生物医学、工业的图像、视频数据的分析与特征提取等。

近3年指导研究生的就业情况

近三年指导/协助指导毕业硕士研究生5人,其中2人攻读博士研究生(Mcgill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2人在国企(中航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和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1人在私企(腾讯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