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智能技术学部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

时间:2025-05-02  稿件来源:党委宣传部 智能技术学部 

“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也是年轻人的事业。”习近平总书记4月29日在上海考察时强调,上海承担着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历史使命,要抢抓机遇,以服务国家战略为牵引,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上海的年轻人们,如何为这份年轻的事业奋斗?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如何发挥力量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综合改革,创新培养出更多智能产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助力上海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4月30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智能技术学部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全体成员通过集体观看新闻联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会上以“培养智能时代应用创新型人才”为主题,教师们谈学习体会、说硬核举措、论破局之策,在思想碰撞中锚定方向,为学部教育教学改革按下“快进键”。

年轻人做主角

做AI时代的“摆渡人”

“人工智能的发展与民族复兴伟业同频共振,年轻人是这场变革的主角。”组建将满一年的年轻的智能技术学部紧扣“年轻”这一关键词,将青年教师的活力与学生的创造力作为改革核心。人工智能系主任王栋提出,通过新增《大模型部署技术》《具身智能与机器人》等前沿课程,联合华为等企业制定应用型大模型应用技术工程师岗位职业标准,让课堂与产业一线无缝衔接,打造出“上应版模速空间”。

机械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书记毛阳分享课程改革思考:传统PLC教学计划逐步转向“AI+智能交通系统设计”,学生分层次参与硬件选型、数据分析全流程,通过开发智能产线控制系统,“黑板上的公式”变成了“车间里的解决方案”,真正实现教学与科研的双向奔赴。

改革破局

从课堂到产线,锻造实战型人才

面对“AI技术迭代快、产教融合难”的挑战,智能技术学部以“务实革新”为突破口。“AI不是替代思考的工具,而是激发能力的催化剂。”计算机学院教工第三党支部书记林涛提出“旧瓶装新酒”策略,增设《AI前沿技术》《新技术讲座》等选修课,用企业案例填补技术滞后缺口。同时谈到人工智能课程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提升教学质量,积极关注研究生课程改革,满足多学科背景学生需求。

 机电工程系副主任陈迪来介绍,原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改革后,实习周期延长至一年以上,联合山东地铁、上海铁路局开设5门企业定制课,引入更多实操案例和测试诊断技术,让学生“带着数据进课堂,带着方案进企业”。谈到AI,他以数据说话:“每天2000列动车组运行产生的海量故障数据,正是学生实践AI算法的‘富矿’!”

智能制造系主任张建国介绍,推行“工学交替”与长周期贯通实践教学模式,贯穿大一至大四,并与西门子、东富龙等企业共建实训基地,目标直指“企业教师授课占比1/3,每门专业课融入产业案例”,努力将智能制造专业打造为全校工科专业改革的示范点。

挑战与突破

改革路非坦途,砥砺前行

学部副主任陈丽琼坦言:“作风建设具有强大引领作用,如何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教育改革的‘奖励函数’,需要持续探索。”她以学部改革为例,提出通过“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实时对接产业需求,但教师能力转型、企业深度参与仍是难点。

集成电路系主任于志强直言:“若教师只懂理论、不懂芯片测试实操,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人工智能时代,学生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最为重要,因此,我们必须‘厚脸皮’与企业绑定,强化产教融合,将课堂搬到生产线。

”自由讨论环节中,智能技术学部轨交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赵凤霞谈到,针对研究生培养需关注学生的学风建设;本科生要更注重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和认同。电子信息系主任黄秀玲提出“嵌入式课程开发智能硬件”,将AI技术融入硬件设计过程,将AI算法融入传感器决策过程、设备检测过程等。电气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书记安学娜结合课程改革与产教融合进一步剖析痛点,学生实习时间短、企业案例与课程脱节、跨学科融合壁垒亟待加速打破。机器人工程系主任蒋文萍以合作企业伟星集团为例,建议“分段式实习”,通过寒暑假衔接,企业专家授课、线上案例等方式延长学生企业实习时间。

校长寄语

以革新之志,领跑应用型人才培养

“智能技术学部身处技术浪潮最前沿,要勇担时代使命,加快改革破局,将挑战淬炼转化为发展机遇,答好服务智能产业需求的时代命题。”校长汪小帆在会上指出。

“改革要从‘空谈理念’转向‘微观行动’”,他希望学部创新 “人工智能课程”,吸引5000名新生“爱上AI”;鼓励教师“与企业交朋友”,将共识转化为深化产教融合的具体举措,将课堂搬到产线,让课程紧跟技术浪潮。

面对“年轻”的使命,汪小帆号召全体教师:“把个人奋斗融入国家战略,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舞台上,以‘敢闯会创’的精神培养出一批批智能技术生力军。”

从立足时代使命到产教融合改革,从直面技术迭代的挑战到每一门课程的探索,智能技术学部正以年轻之名,书写AI时代教育改革的新答卷。正如此次学习会凝聚的共识:“唯有与时代同行、与产业共舞,方能在人工智能的星辰大海中锚定航向,找到属于我们的闪亮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