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进行时|人文学院围绕办学定位召开深化综合改革系列工作会议
时间:2025-09-01 稿件来源:人文学院
为深化综合改革,推动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文学院近日围绕办学定位分析论证与深化综合改革方案编制召开五场次深化综合改革系列工作会议。学院院长李正东、党委书记周文等领导班子成员,各专业负责人、责任教授及骨干教师参会。系列会议积极响应学校“以需定培”“以产定研”推进供需匹配人才培养改革,落实“学科建设逻辑”向“服务贡献逻辑”转型要求,探索人文社科专业服务智能社会风险治理背景下应急管理的特色路径。
会议主要讨论了人文学院承担的专业人才培养和人文素养教育方面的双重任务。在专业建设上,人文学院将聚焦智慧监测与安全应急领域,推动专业交叉融合;在人文素养教育方面,学院将强化通识课程与特色模块,提升学生文化综合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同时,学院将立足智慧社区协同发展研究中心平台建设,打造“智慧应急+基层治理”协同发展的办学品牌,形成不可替代的应用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优势。
各专业骨干教师发言讨论了各专业人才培养聚焦复合交叉的具体改革方向。结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社会工作专业将立足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面向基层社区建设“应急社会工作”方向,对接应急安全中的社区风险治理,依托智能技术、城建生态等工科资源优势,在已有教育部新文科建设“智慧社区文工融合”项目基础上继续深化文工融合的跨学科协作。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将强化“劳动安全”“安全保障”模块,面向“社会安全网”新内涵,覆盖智慧养老AI应用风险等新兴领域,拓展社会风险预警体系课程。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将开设安全文化传播等方面的课程,探索文化场馆与活动安全管理等应用场景。学院将面向本科生开设“智慧社区应急管理”等3个“微专业”,为安全工程、公共管理、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开设《智慧治理与风险预测技术》等课程以支撑学校智慧监测与安全应急的特色办学方向。此外,与会教师还讨论了人文学院承担的人文素养教育深化改革任务,提升通识教育地位,建设标杆通识课程,筑牢全校文化育人根基,打造人文素养核心课程群育人品牌。
会议明确了深化综合改革需以“稳中求进”为原则,优先巩固专业根基和人文底蕴,方案编制和改革过程中要把握“坚持使命引领、坚持需求驱动、坚持改革赋能”的导向,实现专业人才培养和人文素养教育“双轮驱动”,为学校建设一流应用特色型高校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