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华东一赛区暨上海市赛日前在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圆满落幕,上应学子创近年最佳战绩,狂揽3项华东一赛区特等奖、3项上海赛区特等奖、4支战队强势晋级全国总决赛,彰显学校智能制造创新人才培养突破性进展。
7月14日至16日,由教育部主办、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承办的2025年第十九届“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华东一赛区暨上海市大学生赛火热开赛!来自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江西省60所高校的800余名师生齐聚上应大,展开一场智能制造领域的精彩对决。
经过激烈角逐,竞赛成绩公示揭晓,上应学子斩获华东一赛区本科生组特等奖3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1项,上海赛区本科组特等奖3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15项,其它赛区工业嵌入式系统开发方向(筹)全国初赛二等奖,离散行业自动化方向(工程实践)全国初赛三等奖。上应大4支代表队强势晋级全国总决赛!
十三载积淀,赛事融合培育英才
作为华东赛区重要的承办单位,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自2013年起承办“西门子杯”挑战赛分赛区赛事。十三载积累沉淀,打造出专业、高效、公平的竞赛平台,赢得了主办方、参赛院校及合作企业的高度认可。
开幕式上,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副校长毛祥东表示,优秀人才培养是“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秉承的核心宗旨。面对国家智能制造发展的战略需求,赛事肩负着为产业升级培养、选拔急需优秀人才的重任。
学校高度重视学科竞赛在激发学生创新潜能、培养综合素质方面的作用,积极构建“岗课赛证”密切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推动竞赛与教学深度融合、双向赋能。
近三届赛事中,学校累计获得华东一赛区特/一等奖十余项、二等奖三十余项,优秀智能制造创新人才频现,大批往届获奖学生已成长为行业骨干,育人成效显著。
硬核实战,多赛道演绎智能制造前沿
本次大赛紧密对接产业需求,以真实工业项目流程为核心,聚焦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热点难点。智能技术学部副主任荆学东介绍,依据企业人才需求旺盛的方向确定赛项设置,旨在培养和选拔更加符合前沿产线的优秀工程技术人才。
在真实的工业控制器和仿真的工业对象环境下,选手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得到全方位检验。华东一赛区设立五大特色赛道,亮点纷呈:
·流程行业自动化赛道:聚焦化工、制药、炼油等典型流程工业,考察选手对集散控制系统(DCS)、安全联锁设计的应用能力。核心任务包括工艺优化、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培养复杂流程的精准调控能力。
·离散行业自动化(逻辑算法)赛道:聚焦化工、制药、炼油等典型流程工业,考察选手对集散控制系统(DCS)、安全联锁设计的应用能力。核心任务包括工艺优化、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培养复杂流程的精准调控能力。
·离散行业运动控制赛道:聚焦化工、制药、炼油等典型流程工业,考察选手对集散控制系统(DCS)、安全联锁设计的应用能力。核心任务包括工艺优化、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培养复杂流程的精准调控能力。
·自由探索赛道:紧扣国家战略与产业前沿,支持团队自主完成市场调研→创意设计→原型机制作→商业化答辩全流程。突出创新思维与跨学科实践,通过原型机评测与互动PK激发商业意识。
·智能制造通识(筹)赛道:融合数据驱动决策、自动化系统与可视化技术,以真实智能制造项目为背景。培养“感知-分析-决策”的全局视野,强化数据应用与工程优化能力。
锋芒初露,赋能“新工程师”破壁成长
本次大赛紧密对接智能制造涵盖的关键技术,其独特的能力模型设计持续引导着工程教育改革。从备赛到实战,数月的忙碌、专注、收获是众多参赛学子的生动缩影,他们将奋进书写在炽热盛夏,赛场上绽放青春光彩。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智能技术学部机器人工程专业王思然在离散行业自动化(逻辑算法)赛道勇夺华东一赛区特等奖并晋级全国总决赛!
“我们团队协同打破专业壁垒,融合多领域知识解决前沿问题,创新设计能力与挑战未知的勇气显著提升。”王思然说。
上海电机学院机械学院机械工程专业学生刘宇杰在运动控制赛项获得华东一赛区特等奖,晋级全国总决赛。他谈到,在实战流程中更加熟练掌握核心工程方法,动手能力和系统思维得到质的飞跃。
本次华东一赛区总负责人、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智能技术学部毛靖阳老师表示:“高水平赛事是‘以赛促教、教学相长’的绝佳平台,助力学子在竞赛促进下快速腾飞,为国家产业发展精准输送亟需的新型工程人才!”
十余年深耕发展,“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已成为连接院校、企业、产业的坚实桥梁,为中国智能制造战略注入澎湃动力。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将继续依托这一国赛平台,深化产教融合,提升育人质量,为服务国家智能制造和区域经济发展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