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像 | 跨界追光的斜杠青年,为世界撑起温暖的伞!
时间:2025-04-26
上海高校团干部示范典型、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忠诠-尔纯”思想政治教育奖一等奖、校学生会主席团成员,国家奖学金……一连串闪光的荣誉背后,他以专业所学回馈社会,以“美育+疗愈”助力困境群体重写生命叙事。本期“应像”,让我们走近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城市建设与安全工程学院张嘉睿同学。
以专业知识为钥,开启艺术疗愈的大门;凭创新精神为光,照亮美育助残的道路。担当有为,学以致用,张嘉睿用一颗守护的心,为更多人撑起一把伞。
专业绩点4.0,位居2022级建筑学专业第一,入学至今,张嘉睿连续5次获得校综合奖学金一等奖,荣获国家奖学金、第一届国际大学生英语翻译挑战赛C组三等、“IEERA 杯”国际高校英语词汇挑战赛中国区二等奖等多个奖项。
优异成绩的背后是张嘉睿超乎常人的努力。凌晨1点的第六学科楼专业教室总有他的身影,214那个座位被他当成了“家”。为了完成一份完美的课程设计,他查阅海量资料,反复修改方案,常常在奋战到深夜。
在学校第三届“穿·越”建造节活动中,张嘉睿结合建筑学专业优势设计出作品“解忧杂货铺”。“我们的设计理念是从对话引申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交流,打造一个有温度的、有情感的多维空间,同时设置募捐功能,以小爱筑大爱。”
作品推出后成为学校的“网红”场所,荣获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上海市活动艺术实践工作坊二等奖,并筹集到一笔公益基金,受到《青春上海》等多家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在南昌路人文会客厅举办的“特殊的三次方”公益展览中,张嘉睿通过AI赋能将专业与创新结合,使用较低感光度、温暖空间氛围和柑橘调香味的观展氛围,设计作品获2024首届香港青年创新设计奖优秀奖,并将所得善款回馈给各相关机构。
小时候,作为一名长期不在父母身边的孩子,父母远行的背影,是张嘉睿童年里模糊又深刻的记忆。“自己淋过雨,所以想给更多的人撑伞”,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早早就种下了一颗“守护”的种子。进入大学后,在学校氛围的熏陶下,张嘉睿积极参与志愿活动,尽己所能帮助更多的人。
“希望把我的专业成为传递爱与希望的桥梁,用自己的所学,为残障人士创造更多的可能,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尊重。”
张嘉睿创新“劳美融合”理念,走进各区阳光之家,推动学院与上海市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签订共建美育实践育人志愿服务平台协议,以“美育+疗愈”的形式,为智力残疾人群体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美育体验机会。
在暑期社会实践中,张嘉睿带领“童画故事”助残扶困团队,将建筑空间和色彩美学融入实践过程,用“文化+公益”的理念,为残障群体开辟出一条从“受助者”到“价值创造者”的生命之路,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在上海慈善周和青春上海告白青春市集中,张嘉睿和残障儿童和老人一起将破碎的瓷片镶嵌成璀璨的马赛克杯垫和花瓶,把种子种进土壤,让一朵凋谢的花以干花形态在市集重生,展现“残缺亦是美”的独特风采。他还把这些作品带进高校“杏花节”,让更多的青年学子感同身受。
凭借一颗赤子之心,张嘉睿愈加坚定地迈向公益的道路,获评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精神文明十佳好人好事、上海市“知行杯”大学生社会实践二等奖、校级社会实践特等奖,案例入选2024年上海高校生命教育实践典型案例。这是对他不懈努力的肯定,更是对他心怀大爱的鼓励。
作为一名服务总时长超500小时的志愿者,张嘉睿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志愿服务的真谛。
在联合国2024Mover4climate绿色乡村青年行动中,张嘉睿通过支教赋能乡村青少年提升可持续发展意识,关注乡村绿色发展。
在第六届、第七届进博会志愿服务中,从“分论坛”小叶子到“辅助管理”小叶子,张嘉睿耐心解答疑问,尽己所能贡献自己的力量,获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优秀志愿者”。
新媒体是张嘉睿的一大爱好,他担任全国学联新媒体中心编辑、上海学联新媒体中心编辑。
在进口博览会中,张嘉睿担任临时团支部书记,以小叶子“宣传者”的身份,用镜头捕捉小叶子的每一个精彩瞬间,“我想把小叶子的青春活力和奉献精神通过新媒体平台分享给更多的人。”
作为校园阅读文化节的组织者之一,他和小伙伴们通过晨读、漂漆书签制作和图书漂流打卡,以书为媒为师生们开启一场精彩纷呈的书香之旅。
在第八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活动中,张嘉睿用镜头记录知行学社宣讲团的故事,作品获“我心中的思政课”全国本科生组特等奖。
“我相信只要眼里有光、心里有爱,就能点亮自己,亦能照亮别人,为社会添一份温暖和爱。”未来,张嘉睿将继续在这条充满爱的道路上坚定前行,用自己的“光”照亮更多前行的“路”。
笃行不怠,书写人生篇章,栉风沐雨,展现青年担当,为张嘉睿点赞,期待更多上应青年,为新时代注入蓬勃的生命力,以点点星火照亮整片星空。